金堂县文化馆平台 总分平台
首页 > 非遗资讯 > 详情

遇见非遗 | 缤纷盛夏,金堂县文化馆带你沉浸式体验非遗!

2024-07-31 14:57来源:金堂县文化馆
0
浏览量:3

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丰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近日,金堂县文化馆特此开展非遗传统体育抖空竹和传统技艺面塑沉浸式体验活动。活动旨在让青少年们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遇见非遗

传统体育 抖空竹

 

image.png

空竹是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起源于1300多年前的北宋末年,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非常流行。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空竹有不同的称呼,如胡敲、地铃、空钟、扯铃等。现在,北方一般称之为“空竹”,而南方则多称之为“扯铃”。在2006年5月,空竹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image.png

“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聚人气……”活动开始,志愿者老师就用曹植的《空竹赋》带领大家认识空竹、走近空竹、学习空竹,让大家深入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image.png

 image.png

空竹在志愿者老师的手中,时上时下,起起伏伏,不时就飞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老师提、拉、抛、接的灵活手法,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在老师的感染下跃跃欲试,纷纷抖动着双绳实践起来。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抖动的空竹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进行空竹体验活动,通过老师耐心的指教和孩子们积极参与,空竹在孩子们的手中转动着,现场上跃跃欲试的孩子越来越多,欢声笑语洋溢着整个课堂。

image.png

 

 

 

抖  空  竹

 

 

 image.png


 

通过此次公益课堂,孩子们对空竹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兴趣。既丰富了孩子们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也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非遗技艺起到了重要作用。

image.png

 

 

遇见非遗

传统技艺 面塑

 

 image.png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这门源自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列入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image.png

 

活动现场志愿者老师带领孩子们,沉浸式的体验了传统面塑的制作工艺。老师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制作面塑,孩子们也在“捏”“搓”“压”等手法中领略着传统工艺的精巧技艺和文化内涵。


image.png

image.png

 

孩子们对于面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在面塑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指灵活度和手眼脑协调力,同时还提高了专注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image.png

image.png

 

传统技艺面塑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并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既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又激发了孩子们热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image.png

 

此次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手作的乐趣,更是学到了不少非遗文化知识。下一步,金堂县文化馆将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将传统非遗艺术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之中。

 


热门推荐
扫一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