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文化馆平台 总分平台
首页 > 非遗资讯 > 详情

文化交流 | 金堂县非遗“步打球”受邀参加成都市第十八中学“中法文化交流活动”

2024-05-05 11:24来源:金堂县文化馆
0
浏览量:5

 

时值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际,202442254日期间,成都市金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步打球传承人、成都市曲棍球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振芳受邀参加成都市第十八中学进行为期2周的步打球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为法国梅斯市路易德·科尔蒙塔尼高中代表团带来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步打球的传统文化深度体验活动。

image.png

据悉,本届中法文化交流活动是成都市第十八中学与科尔蒙塔尼高中自2012年结为友好学校以来,双方围绕课程交流、文化体验等主题联合举办的第九届中法两校国际校本课程交流研讨会暨文化体验活动

image.png

活动中,金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步打球传承人王振芳老师向代表团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步打球的历史演变、器材设施、技术动作及比赛规则等,随后进行了步打球的展示和演练,最后法国师生们身穿我国传统服饰进行了一场古代曲棍球的文化体验之旅。

image.png

 image.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步打球

 

步打球亦称波罗球,是盛行于儿童和妇女及平民之间的一种徒步以杖击球的球类运动,起源于唐代,由风靡盛唐的击鞠演变而来。步打球因其对徒步游玩的特点,对马术没有要求,故而拥有了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场地要求和更广的适宜人群,深受大众尤其是女子和儿童的喜爱。2023年,步打球入选金堂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image.png

对步打球运动形式和特点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进士王建的一首词中,词曰: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唐朝宫廷中男、女步打都盛行。据《北梦琐言》记载,唐僖宗本人即精于步打。步打球直到清末,还在民间流传。

image.png

步打球球场两端各有球门,两队球手竞技,不得以球杆伤人,击球入门者胜。无论是安全性和器材及规则,与1990年左右出现在欧洲的现代软式曲棍球(由曲棍球和冰球演变而来)极其相似。 步打球在四川有非常活跃的痕迹,步打球大如拳头,用坚韧木料或竹编制成,内部挖空,外面涂色或装饰。步打球去除了击鞠(马球)运动中所依赖的马匹,这一变革使其对场地的要求、对参与者马术的要求都大幅降低,使得步打球更具有人情味。

image.png

借助非遗之力,赓续文化薪火。金堂县将继续致力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步打球的传承与发展,在本次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向国际青少年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不仅展示了成都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促进了中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步打球的保护力度,为弘扬中华优秀的传文化而努力。

 

 

 


热门推荐
扫一扫分享: